鸦片战争
#鸦片  #战争  #英国  #天朝  #历史 


记第一次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最近几日,又重读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说实话,这本书给人的思考,确确实实过于凝重,但是又确确实实有很多的收获,不仅仅在历史层面,更是结合现如今这个社会,让我了解到一些固有的模式还在继续,虽然在慢慢进步,但感觉并没有从”天朝”的迷梦中醒来。

“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这是本书最后一句话,此书出版于1995,历史的车轮又滚滚向前走了22年,再读一遍此书,会不自觉地感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以前大清身上的病,到我们这里,并没有断根。

本人才疏学浅,只想表达几个观点:

  1. 自欺欺人的谎言 鸦片战争发生后,跟真实的英夷交战了几次,都处于下风,道光帝派出去的官员基本上没有敢讲真话,愿意承担责任的,琦善、林则徐、伊布里、奕山、杨芳,伊布里是里面唯一敢说点真话的,但就是这样,差点被杀头。在道光帝的胁迫下(也就是只可以胜,不许败,不许和),哪个官员敢于冒这样的风险跟皇帝作对?战争期间,远在京师的道光帝,数月以来日夜盼望来自南方的捷报,但是等待来的都是谎言和欺骗,紧接着一个又一个溃败、落逃。对比现在,有人说:谁都喜欢听”吉利”的话,不喜欢事与愿违的话,不好的会自动过滤,而好的会自动放大,其实我们现在有些政府官员,或者一些公司领导,不喜欢听实话,明明有些做不成的事,非要完成,那下级就很有可能撒谎,其实让客观规律发话,下级不要报喜不报忧,上级不要讳疾忌医,很多事情都可以往好的方向发展。
  2. 固步自封,面子唯大
    大清自封”天朝上国”,其余皆为”蛮夷”,对很多都不屑一顾,鸦片战争与英夷交战数回,仍然不吸取教训,并还是称之为英夷,多少次与英国照会,都是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姿态。天朝火炮,枪技术不如国外,但一些好的东西却躺在皇宫都发霉了,都没人知道深宫中还有这些物什,1843年,美国使者顾盛带来准备送给道光帝的礼物,包括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模型、海陆军战术、电话机、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等等,这些正是战败的中国急需之物。可清朝官员耆英视之为“奇技淫巧”,竟然“谢绝”了。面子上就更不要说了,一定要保住”天朝上国”的威严,中美的望厦条约竟然是因为要避免蛮夷美国使者觐见道光帝。今日的中国,仍然是固步自封,面子唯大,这几个月的印度入侵洞朗地区,活生生地再现当年,仗打不打,现不管,重要的是面子一定要做足,你印度到底给不给我面子?面子不是靠吼出来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外交部发发言,再搞几轮军演,就可以把面子争取回来吗?真的是痴人说梦!再看看我们的政府,今日从中央到地方甚至于村镇政府,讲排场(当然,这几年,排场没那么大了),好大喜功,只认GDP而忽视真正的发展(也就是利益)的脑残行为实在看不懂。并且网络的监管越来越没有底线和原则,越来越固步自封,估计他们还做着”中国梦”,但是那却不是我的梦。
  3. 一群乌合之众
    英方的文献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场景。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汉奸”的民众,在交战地区几乎无处不有。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群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中国民众在抗日战争前,都是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心里的想法很简单:你们无论谁统治,关我屁事,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你想干什么都行。传统的古中国,他们就是这样,一直逆来顺受,抗压能力及其强。在鸦片战争期间,无论是民众,还是上到一些基层的官员,都是大发国难财,战争输了,可是下面的人却比之前更加有利可图。不得不说,畸形的社会造就了这样畸形的战争事实。对比现在呢?感觉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很多人都说:”管好你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少管!”一副置身政治和历史之外的做派,更有甚者,已经被某party或者**思潮洗脑,网上的各种”五毛”,”美分”,都已经让时下的中国变成了现代版的”天朝”。其实我们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未必,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没有任何人可以摆脱政治势力的影响和左右,即使是不站队的,也难以在这片土地生存,因为不站队意味着你选择了另外的,要么就想办法变成一股势力,要么就消亡。

再次看完此书,我所震惊的,不是那些在书中的种种细节,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尽量给读者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我上面说的种种,是悲观的,但是我又想说点其他的,如果我们现代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一定能做出比大清更好地决定和决策吗?是真的”无能的清廷”,还是”麻木的民众”?估计如果是我,我也许跟他们也差不多,也许历史就是这样的,真实的永远被掩埋,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我们的臆想。但是看历史,不能只知道发生了什么,得有代入感,穿越回去,成为当时的民众,官员,甚至皇帝,用他们的三观来思考问题,就会觉得,古人并非那么不堪,而是我们太渺小。

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地球,生活在这个国度,用心去做事,脚踏实地去做事,就会发现,你的这些所作所为也许并非没有意义,比如:不插队、不撒谎、不作弊等等等等之类的小事,都是整个社会在进步。用小的格局去看大的历史,我们这些小人物就是在创造历史的大事件。把这些东西代入到历史的长河中,这样才不会觉得发生的一切跟自己全然无关。

今年出差去过一次北京,特意专门去了一次故宫,在古代来讲,紫禁城确实挺大的,高高的立柱刻着龙,城墙也很雄伟,站在景山上看,确实一股蔚然之气。但是我仍旧叹一口气,站在皇城的脚下,靠着大立柱,思绪万千。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