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
#鸦片  #战争  #历史 


读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有感

在中学阶段,我们所接受的近代史教育基本上都是一个论调:培养激进的爱国主义。似乎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历史本身,翻开这本书,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历史慢慢地向我们走来。

看过一些历史大家的书,吕思勉、钱穆、黄仁宇等,但是还没有一本书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历史原来就是这样让人心情沉重。这本书没有那么严重的道德批判,也没有偏向政治的有色主题,而是从史料的真实性对当时的鸦片战争进行了神还原。(此处作者不仅仅参考了第一历史档案馆,而且还参考了当时英国的战争记录,日本学着的研究等一系列材料。)并对其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整个国家系统进行了深入而深刻的剥析和反思。

林则徐、关天培、王锡鹏,这些在鸦片战争中正气秉然的名字,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镇江之战无一不表现出整个中华大地那种军民同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斗志。而琦善、奕山、耆英等又无不展现出为了个人私利而出卖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一看就是卖国者的嘴脸。鸦片战争的失败就是卖国者甚多,而像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太少导致最后的结局,如果当时道光没有撤去林则徐,如果。。。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教科书里面所宣讲的。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天朝的崩溃》告诉我们:林则徐硝烟和虎门炮战,也许并没有带着为了整个国家民族而战的崇高精神,而仅仅是为了维护整个皇权,更加巩固皇权,为了满族皇室而鞠躬尽瘁,但是当时人们找不到出路,甚至看不到一点胜利迹象的时候,往往他们会寄托于一个希望,而林则徐恰好就是当时的希望;琦善是主“抚”的,可更重要的是在战前,他是主“剿”的强力支持者和实行者,当在血淋淋的战争事实面前,为了整个皇权能够继续维持下去,琦善选择了“抚”;等等。(更多的细节不在赘述。)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疑问是:今天的我们和170年前的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在逐步迈向地球村的时代,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越来越一体化,我们如果不赶上主流,赶上全球一体化,是否跟几百年前的我们闭关锁国一样呢?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是不是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形态?官场和老百姓是不是处于对立的?是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维稳而维稳?我们现在跟鸦片战争时候的状态是不是惊人的一致呢?

所有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描述,一一道来:

摘抄段落:

鸦片战争对清王朝说来是一场空前的灾难,但对鄂云(一个很小的芝麻官)说来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如同鄂云这类人,调子唱得比谁都高,话说得比谁都好听。
鄂云是一个小人物,他靠着一名七品笔帖式的堂弟,便可如此贪赃枉法。我们虽不能由鄂云一事例来推断清王朝官员中人人如此,但在当时,利用雇勇做手脚发国难财又似乎不是秘密。

英方的文献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场景。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汉奸”的民众,在交战地区几乎无处不有。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群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市场交换的工商经济;广州的关税由吏员和行商操纵,使每一次关税交纳都成为讨价还价的灰色交易,外商受害,国家无利。这些难道还应当继续保留?
因此,从理论上讲,最佳方案是清政府自身改革,做好内部准备后主动开放,并在具体做法上与国际接轨。但是在历史现实中,这种可能性等于零。

首先申明,这并非断章取义,而是整本书的基调。清王朝努力维护的不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是他们自己清王朝本身,签订《南京条约》,然后继续维持他们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害怕“民夷”联合,这样会让清朝的统治者们寝食难安,所以耆英在条约签订后,自己生怕“夷”心生不满,又自己主动拱手让出国家利益,即十二项交涉,让夷治夷,清治清,从此洋人在清朝是一群特殊身份的人,中国的法律无法治理,基本上对于洋人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伞,可对于国家利益,早就被这些人抛之脑后。

整本书看下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清政府如何一触即溃,也不是英军如何大获全胜,而是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才道:英吉利方圆几许?与新疆有无陆路可通 这样无知的问题;而是战争期间,清政府官场的极度腐败和摇摇欲坠;而是人民的意识形态还未完全上升到近代民族主义的高度;而是清政府为了维持“天朝”的面子,多次“赏赐”西方国家条约和权利,多次阻挠大使的进京(有点类似于今天阻挠人民上访,这可是丢的地方管的面子和乌纱帽),多次做出站在民众反面的举动等等。

站在今天我们的改革而言,邓设计师的改革仍然只是在传统的思维里面运行(没有涉及真正制度上的改革),整个中国至今也没有跳出天朝上国的迷梦,通过鸦片战争,我们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我们能够在哪些方面完成一些蜕变,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就犹如作者在书最后提出的问题:不管历史将作何种选择,……鸦片战争留给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大陆离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此书初版于1995年)前的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

Book
(图片说明:鸦片战争后的香港)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