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先生  #教师  #思想  #历史  #教育  #文化  #自由 


(本文摘抄于2012.5.31日记)

今天本来应该写点关于今天的记事,可是在《新周刊》的一个关于先生的话题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试着想想,从小到大,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先生吗?

为什么会是《先生》作为专题呢?古时候称“师”为“先生”,但是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面,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称得上先生。先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师者如果不能做到“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这种顶多算个教书匠,顶多只是个靠贩卖知识,混口饭吃的工作者。之所以需要更多的先生,原因在于,中国的100年的历史来看,国名意志力之坚毅,有赖先生,先生对所有学生满腔热情,提供学问的坐标仪和健全的人格营养,为学生示范着最刚毅的作风和为学问的典范,提供后人学习的空间,坐标和方向感。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中国无师,担心的是老师遍中华大地,学着遍天下,而尤先生者甚少。

我出生在贫困的农村,长在朝阳下,农历88年的小伙,从小到大经历的是改革开放来最典型的填压式教育,主要的来自于学校的教育,而活在当时,就得尊重它。 小学,我的启蒙老师算得上是我的父亲,虽然不像正常的老师传道授业,甚至在某些方面极为严厉,但在培养我人格,人文,美学这几块上,我认为对我当时,现在以及以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当时让他大失所望,不过对我未来整个人的思想,精神方面的都有向导作用。 初中,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学子,幸苦耕耘,默默治学,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一定程度上,我不是被填鸭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处于自己对于分数的狂热追求,在那时是我的目标。但是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还藏着某种情感上的追求,一种可以称之为赖在情感上的求学生涯,对于当时的老师,他们是在履行某种义务,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没有达到“行可以为表仪”,在更填鸭式的 高中,许多的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尤其让我钦佩的当时的数学老师,在我受教育生涯中,她可以真正算得上先生,虽然她是名女教师。清清楚楚地记得她多次带病坚持用沙哑的喉咙给我们讲课,在她的数学课堂上,讲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她讲的数学题,而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哲学,比如为人,为事,为学问。很多时候看来,就依她自己的话讲,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哲学家。至于 大学……(大学省略,你懂的。)唉!!对于大学,唯有长叹。

之所以现在的大学如此让人失望,其深厚的历史原因有着必然性。崇尚“学术自由,文化自由,思想自由”的大学现如今却变得及其不“自由”,学校一直没有解决好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大学不应该类似于政府。在当下,且不谈大学本身,我们用过去对照今天,教师的问题已经病入膏肓了,不要谈大学教授是不是先生了,也许他们连教师都算不上,师德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已经变成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在行政化的大学,“教师”就是一个为了饭碗而成为行政附庸的一名职工。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