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小时候就有了这本书,但一直未真正去读它,在高中和大学,觉得这类书与我所涉猎的有所不同,但是又不愿意去尝试。但是这几天读下来,感觉是我错过了一些东西,书中稚嫩的语句中所蕴含的生活哲学并不少,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真正去品味它的美。
这本书讲了几个小故事:惠安馆传奇、我们去看海、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文章里大多数是一些简短的生活场景对话,但能让人感受到那是真实的,朴实的。人物形象是很丰满的,里面的奶妈印象让我最深刻,自己的小孩都没有去好好照顾,而认真地服侍主人家的娃(也就是文中英子爸的孩子们),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在农村过稳稳当当的小日子,只能去相隔家很远的城里打工,虽然辛苦,但是这份工作她是用心在做,并付出了自己的感情,她自己的小孩子也许都没有这么亲,当自己孩子弄丢的时候,内心还是非常地伤心和不甘,她在抱怨丈夫的同时,自己也在北京城里到处找,对自己的孩子心存一丝希望,那也许是她的所有。文中的我跟宋妈感情也很深,以前旧社会,奶妈(也就是现在的奶妈兼职保姆),会在家里做很多的家务,家里这么多小孩,吃喝拉撒的事情肯定不少,就像照顾自己的小孩,她就是这样活在英子的家中。
兰姨娘也比较有意思,通过小孩眼里的认知,见识到一个不一样的成人世界,很多次,英子聪明地把很多事都化险为夷。有时候,英子能拥有成人不一样的事情感知度,她的眼光就是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一样。里面的父亲很多次都差点犯错,也许就是那一念之间,就会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英子觉得她不想失去现在的世界感知度,不想让妈妈流泪,所以做了一些对于她来讲,有意义的事情。人生的每一步选择都是这样一步步来的,会考虑很多,会失去很多,但是也会收获很多,最怕的是后悔,因为,人生不是游戏,不可能one more time。
惠安馆这个故事很长,英子在文中有一些超年龄段的语句,修饰的手法略过头了。一个痴情的傻女孩,自从未婚先孕当妈妈以来,就没有正常地过一段日子,真正击碎她的是小桂子的走失,真的是祸不单行,搁谁谁也没有那么坚强。碰到疑似自己孩子的时候,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最后却殒命在同一刻,也许事情本来应该不是这样,最好这一切都只是英子做了一个梦,梦醒了,疯女孩还在那门前傻傻地等,而妞儿还那样没心没肺地活着。而我当没有认识她们一样。
回到她父亲本身这个形象,英子好像陷入了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的话题,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努力去回忆一些残存的幻象,或许都想不太起来。但当她父亲病倒在床前,英子内心有说不出的酸楚,她想到了父亲的严厉,也明白父亲的关爱,但是父亲却没有能看见英子的小学毕业典礼和颁发证书。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清晰,甚至有一天,都不愿意去想起它,除非内心的波澜又起。
看着整本书,稚嫩的语句,跟小时候的自己又有什么分别?瑞池是个小地方,但却占据着我童年大部分的时间,有老师,一起玩的小伙伴。但真正爱我,呵护我、陪伴我的就是我的父母:是谁花了一年的工资,买个播放磁带的播音机,却主要是为了我的胎教? 是谁为了我,整个夏日教我学绘画? 是谁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放弃了打麻将,虽然是我一句顶嘴:你们都打麻将,为什么我不可以玩? 又是谁,高三一年去照顾我,为了我更好地备考?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的父母,但是当时我是没有理解到的,长大了,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小时候想的那番景象。我们都成长了,越来越熟知这个世界,也许是越来越陌生,我们感受到的欢乐没有小时候那样单纯,想法也有一定的束缚,父母从小就培养我独立的性格和个性,这点我很感激他们,并终生受益。